(作者:林翔)读书3年,留校工作27年。30年间,亲身经历并耳闻目睹了学校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,感慨万千。现将学校办学几易校名的“故事”写出来,以表一名留校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。


    1980年9月初,学校创办时租借杭州莫干山路中学的教室和办公室。当时既无明确的办学经费,又决定当年招生,为亮出学校招牌,一位从杭州二中过来的总务处领导脑筋一转,跑回杭二中用肩膀扛回了一块校牌,白漆一刷,写上“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”的正楷黑字,挂在杭州莫干山路中学校牌的边上,这就是我校第一个校名和第一块校牌,也标志着一所大学的诞生。

杭州工~1.JPG

    1983年,学校被当时国家教委批准接受世界银行电大/短大17所之一的贷款项目,对外不用“浙江大学附属”字样。为迎接世界银行专家来校第一次考察,学校立即赶制了一块白底黑字的“杭州工业专科学校”校牌,同时刻制了同样字样的学校公章,用于上报世界银行的文件与报表。在世界银行专家组来校当天,该校牌挂在了杭州莫干山路中学门口,成为了学校第二块校牌。

浙江大~1.JPG

    1985年3月,浙江省政府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,学校开始执行省州合作办学项目。为学习借鉴德国办学经验,经省政府批准,学校更名为“浙江大学附属高等专科学校”。当时学校又将1980年所用的第一块校牌取出,将“工业”两字改为“高等”,在1985年暑期学院路校区第一期工程完成时,挂在现学院路校区科技楼大门处,成为第三块校牌。

杭州高~1.JPG

    1987年10月,学校被列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单位,学校领导体制改为当时的国家教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,由浙江省政府管理。同时确定校名不再使用“浙江大学附属”字样,全称为“杭州高等专科学校”,使学校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。新校名比原校名字数减少,就将旧校牌存放了起来,把“杭州工业专科学校”校牌拿来,请书法家李文采先生题词,改制了学校第四块校牌,在学院路校区第二期工程竣工时,挂到了学校铁门上。后来校门改建,办公室定制了校名铜牌。至此,学校木质校牌成为了历史。

92_5_8~1.JPG

    1992年4月,当时国家教委根据中德政府代表合作办学需要,批准我校为中德政府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试点高校,在改变教育体制同时,校名又改成了“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”,请书法巨匠沙孟海先生题写了校名(注:这是沙老仙逝前最后的书法作品)。学校办公室将校牌制作成铜字,高高装置在学院路校区大门北侧的青色大理石照壁上。这金光闪闪的每字一米见方“十字招牌”和学校标志性的第一教学楼“钟楼”一时成为了当时教三路(现在的学院路)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深深留在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在城西的老百姓脑海中。

01_11_~1.JPG

    2001年10月,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,适时向国家教育部提出更改校名的请示,通过努力,终于迎来了现在的“浙江科技学院”校名。当时全校上下欢欣鼓舞,为筹备隆重的更名庆典活动,举行新校名授牌仪式,办公室同志走访兄弟学院,进省博物馆,四处寻觅含有“浙江科技学院”6个字的沙孟海先生的墨迹,经多方努力,并经计算机技术处理,获得了由沙老“撰写”的现有校名题词。当时制作的木质校牌,更名大会后一直挂于学院路校区北大门,制作的铜字校牌,由当时学校机械工厂师傅们亲自安装在学院路校区正大门的围墙上。学院路校区置换后,木质和铜制校牌,现都静静安置在学校档案馆。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牢牢篆刻在杭州留和路318号门前的石制校牌了。


地址:浙江·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邮编:310023